歐盟預定14日提「碳邊境稅」 恐衝擊台灣上千億貨品出口

新頭殼newtalk | 陳妍如 綜合報導 發布

2021.07.12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7-12/602667

為了對抗氣候變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參見歐盟的2050碳中和計畫),歐盟將在7月14日提出徵收「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adjustment)提案,針對進口到歐盟區內的鋼鐵、水泥、鋁等高污染產品徵收碳邊境稅。提案若在歐洲議會通過,最快可能在2023年開始實施,對高污染重工業課徵稅金;經3年過渡期後,於2026年涵蓋更多產業。

根據台灣經濟部的衝擊評估,台灣的鋼鐵(含鋼鐵製品)、塑橡膠(含有機化學)、造紙與水泥等四種產業可能會被歐盟徵收碳稅;這些產業的出口金額合計約38.84億美元(約1087億台幣),占台灣出口歐盟金額的17%。若歐盟開始實施碳邊境稅,鋼鐵及塑橡膠相關產業恐怕受到較大衝擊

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曾以歐盟每公噸碳排放交易51美元來計算,表示台灣高污染產業可能付出的碳成本高達新台幣40億元。經濟部官員則認為影響程度有限,歐盟會設定一個二氧化碳的「效率標竿值」,出口產品的排碳值若超過標竿值的差額,才會被課稅

經濟部的應對措施:等待歐盟的具體課徵產品與標竿基準出爐,加強輔導產業燃料替代、ISO 50001標準節能,以減少未來可能受到的衝擊。

 

什麼是碳邊境稅?

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144

2021年4月初,歐洲議會以壓倒性高票批准了「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的設立,又稱「碳邊境税」或「碳關稅」,計劃在兩年後(2023年)1月1日開始對進口歐盟的貨物徵收碳稅。

該機制主要在防止「碳洩漏」(Carbon Leakage)——也就是在溫室氣體強制法規下,部分高碳排企業為了逃避管制,而將工廠轉移至法規較寬鬆的地區,這樣一來,實際的總量並沒減少,只是換個地方排放罷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