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在印度的機會與挑戰-電子OEM、半導體產業與地緣政治的觀點

來自自由時報

摘要

  • 隨著美中貿易戰與供應鍊重塑,電子OEM的大型台商將中國的產能移轉至印度,但印度也能成功複製在中國的成功故事嗎?近來富士康與緯創在印度廠區的暴動事件讓台商要將管理模式改弦更張,不過時間寶貴,台商必須儘快。
  • 印度也打算撥出預算,建構自己的半導體製造業,確保資訊製造業的關鍵零組件可以不受制於人。然而從現實成本來看,即便美中脫鉤與美印加強政經合作,仍不容易把中國完全排除於供應鍊之外。
  • 最後,也有重量級的印度地緣政治學者指出,印度有必要記取1950年代的圖博(西藏)錯誤,而仿效立陶宛模式,加深跟台灣的外交關係。

台商電子業在中國的成功模式,在印度就水土不服,WHY?

蘋果公司供應商-富士康(Foxconn Technology Group)位於印度清奈(Chennai)的工廠在2021年12月中爆發食物中毒事件,超過150人住院。因而引發工人集體罷工。蘋果稽查後發現工廠的食品衛生及住宿都不達標。而富士康為此道歉,並表示正在重組當地管理層團隊

富士康沒有從一年前的緯創資通(Wistron Crop)學到教訓,緯創在印度邦加羅爾(Bengaluru)的工廠也同樣發生暴動事件,當時工人砸燒廠房設備與車輛,事發原因竟然是包商拖欠及少付工人薪資

這兩例事件的共同原因一方面是台商對於印度當地承包商疏於監管,另一方面文化差異也是主因。台商想依樣畫葫蘆照班中國的成功方程式,看樣子是行不通的。中印兩邊設廠營運的差異如下:

  1. 印度缺乏基礎設施,中國地方政府為了爭取投資,願意主動提供土地、宿舍水電等基礎設施
  2. 台商幹部與基層印度工人有語言障礙,有別於中國與台灣有著中文作為共通語言。
  3. 中國與印度的管理方式、風格迥異:台商透過內部經理人管理中國工廠;台商的印度工廠則仰賴當地的管理人才、承包商,須透過培訓達到台灣嚴謹的標準,同時融合印度當地較為放鬆的工作文化。

 

電子OEM廠通常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將自己的生產模式適應當地環境。然而,當各界急於重塑全球生產中心之一,台商無法慢慢來,必須盡快適應印度當地環境,提升在印度的產量並降低對於中國的依賴。同一時間,印度與台灣目前也都急於建立穩固的貿易關係,以削減中國的經濟實力。

印度資訊產業鏈應否包括本地的半導體晶片製造?

印度瞭解自身在資訊產業界(ICT)的長處,除了資訊服務業之外,就是手機、筆電、桌電等資訊產品的組裝。晶片、半導體又是為資訊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製造先進晶片(小於10奈米技術)的產能卻集中在東亞(92%在台灣,8%於韓國)的極少數公司,且疫情蔓延之初至今,晶片短缺問題猶未停歇,不利印度發展資訊製造業與推動電動車的普及。

從印度觀點看晶片短缺問題,除可歸因疫情破壞生產供應鏈之外,還有製造基板的利潤低而造成投資不足,晶片囤積,通訊設備的需求增加(電動車所需晶片為燃油車的10倍),5G的基礎建設以及中美貿易戰打壓中國半導體業。

印度應否推動半導體的落地製造目前印度擁有兩個半導體製造廠(晶圓廠)-SITAR(為班加羅爾DRDO的一個部門)與位於昌迪加爾的半導體實驗室,這些晶片主要用於國防方面。有鑑於美中貿易脫鉤的發展趨勢,世界各國也樂觀期待向印度可以提供價格合理且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2021年12月8日舉行的印度通訊大會),且專家預估未來十年將大約有五億人口加入網路行業,因此需發展數位生態系統(digital ecosystems),發展半導體業有助於印度在資訊與通信技術上,掌握自力更生的基礎,以及世界上更好的關鍵地位。

而且,為了推動印度成為全球電子系統設計與製造的中心,印度政府已通過一項7,600億盧比(大約100億美元)的計劃以促進半導體製造業,其中將為設立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單位提供總成本50%的補助。

不過,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的製造市場佔有54%份額(包括低階晶片、封裝測試等),完全將中國排除於印度的供應鏈之外,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增加的成本與價格,印度消費者真能吃得消嗎?中美競爭也會增加印度企業的壓力,因為這有可能使其失去大規模的規模經濟

所以,回歸現實的觀點,論者(即參考資料2文之作者Vaishali Basu Sharma)認為印度最應該採取的策略是發展自身的設計能力與核心技術,而不是中美競爭,才能加強於全球技術網路中作為樞紐的能力,而非僅專注於建立國內自己的供應鏈。

 

台灣與印度更進一步,比照立陶宛的「台灣代表處」模式?

印度最大英文報《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今天刊登地緣戰略專家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的專文評論指出,為避免台灣落入圖博的前車之鑑,印度有必要向台灣伸出援手,強化其國防和國際地位。印度需要效法美日,強化與台灣的關係

切拉尼提醒印度政府,有必要從當年的圖博(西藏)的失敗中學到教訓。1950年中國侵略圖博時,圖博曾經請求聯合國做出決議阻止,印度卻反對、還撤回駐軍、交出所經營的郵政、電報和電話事業。

所以,當立陶宛向國際示範怎樣讓中國踢到鐵板,捷克、波蘭、斯洛伐克也試圖強化與台灣的關係,印度應該效法立陶宛,讓位在新德里的「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正名為「台灣代表處」,並將「印度台北協會」正名為「印度代表處」。

參考資料

  1. Taiwan’s Tech Giants Are Being Hit by India Culture Shock  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22-01-03/taiwan-s-tech-giants-foxconn-wistron-are-being-hit-by-india-culture-shock, 2022/1/4
  2. Vaishali Basu Sharma, Amid US-China Trade War, Where Does India Stand in the Semiconductor Ecosystem? https://thewire.in/business/amid-us-china-trade-war-where-does-india-stand-in-the-semiconductor-ecosystem
  3. 印度最大英文報關切台海 建議效法立陶宛正名「台灣代表處」,自由時報,2022/01/18,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804822

本文由北商大財稅系黃士洲老師與國際商務系謝雅文同學一同合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